文 | 虛淵玄
2月8日,漢王科技(002362.SZ)收到深交所《關注函》,而就在同一天,憑借著熱門概念ChatGPT繼續大熱,漢王科技收獲8連板,成為開年后的頭號“妖股”。
公開資料顯示,成立于1998年的漢王科技是國內人工智能領域的先行者,目前已形成包括多模式識別、智能人機交互、自然語言理解(NLP)、智能視頻分析等人工智能產業鏈關鍵技術產業的布局。
(資料圖)
2010年3月3日,漢王科技以近69倍PE登陸中小板,首發價格41.90元/股,短短兩個多月后公司股價就達到歷史高位87.5元/股,市值也一度突破200億元。
然而好景不長,巔峰過后,漢王科技立馬開始急速墜落:2011-2013的數據,扣非后凈利潤累計虧損8.44億,上市后7年,漢王科技累計虧損7.38億元,年均虧損過億。
而如今的漢王科技,再次憑借熱點概念創造了2023年的開年股價飆升,漢王科技是如何蹭上概念的,其自身的業務布局能否維持投資者的關注。
搭上ChatGPT概念股價狂飆,卻收到深交所關注函
ChatGPT太火了。
2月9日上午,ChatGPT的網站因為服務器過載而無法登陸。
這款由美國人工智能實驗室OpenAI開發的大型預訓練語言模型,是基于Transformer架構,以在對話中生成類似人類的文本響應。
該應用可以通過從數百萬個網站收集信息,以對話式、人性化的方式生成獨特的答案,為用戶提供寫論文、寫代碼、設計商業策劃、擔任人們的治療師等一系列服務。
自去年11月底上線以來,ChatGPT已經成為了歷史上用戶增長過億最快的一款互聯網應用。
火爆全網的同時,ChatGPT也成功將OpenAI的市值從200億美元推高至290億美元。
其背后的微軟也迅速加碼該項目。1月中旬,在宣布將ChatGPT加入微軟“全家桶”后,微軟又宣布將向OpenAI追加數十億美元的投資。
全球互聯網巨頭均先后“參戰”ChatGPT。
2月7日,谷歌通過Twitter發布了旗下新的人工智能搜索工具“Bard”。
然而Bard首戰失利。針對網友提出的一個簡單問題,Bard卻給出了事實性錯誤,這一錯誤也導致谷歌2月8日股價大跌7%,市值蒸發約1020億美元。
百度也于2月7日對外發布了將于3月份完成內測的百度版ChatGPT“文心一言”,英文名稱為ERNIE Bot。
據鈦媒體APP報道稱,2月8日晚他們從阿里巴巴集團相關負責人獲悉,阿里版的聊天機器人也正在開發中,目前處于內測階段。
而在資本市場,除了漢王科技創造了近8個交易日112.60%的漲幅外,ChatGPT概念股中,近8個交易日海天瑞聲(688787.SH)漲幅178.82%、云從科技-UW(688327.SH)漲幅107.41%、初靈信息(300250.SZ)漲幅59.92%、拓爾思拓爾思(300229.SZ)漲幅44.66%。
搭上頂流概念的漢王科技股價開始“狂飆”,截至2月8日收盤,漢王科技連續收獲8個漲停板,當日股價報收35.59元/股,與此同時,漢王科技也受到了深交所的關注。
本周二,深交所《關注函》針對漢王科技此前連續7個交易日股價異動提出疑問,問題主要圍繞:
1.公司 NLP 業務的具體產品、應用情況、研發投入及相關財務數據;
2.公司上述回復表述的具體依據,該回復是否真實、準確、謹慎;
3.公司經營風險、業績虧損等進行充分、明確的風險提示;
4.是否存在應披露而未披露的重大信息,詳細說明近期接待機構和個人投資者調研的情況,是否存在違反信息公平披露的情形,核查公司控股股東、實際控制人,董事、監事、高級管理人員及其直系親屬是否存在買賣公司股票的行為,是否存在涉嫌內幕交易的情形。
針對股價異常波動,漢王科技于次日發布公告回應,表示公司目前運營正常,信息披露透明,亦不存在控股股東、實際控制人買賣公司股票的情形。
曾經的電子書大王,如今業績連虧不止
不過即便是搭上了頂流概念,漢王科技的業績依舊讓市場擔憂。
1月20日,漢王科技發布2022年業績預告,公告顯示,2022年漢王科技預計凈利潤為負值,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為-1.4億元至-9800萬元,扣除非經常性損益后的凈利潤-1.4億元至-9800萬元。
圖源:漢王科技2022年業績預告
針對業績預虧的預期,漢王科技在公告中給出的解釋為,2022年受疫情、地緣政治等內外部環境波動影響,國內外業務均出現了業績不如預期的情況。
另外,作為科技型企業,為了保持技術領先新與產品的創新性,漢王科技的研發費用同比上漲,而新產品的市場培育需要時間,因此在報告期內其經濟效益尚未完全體現。
然而,財經無忌查閱其2022年度中報業績預告時,發現針對業績預虧的相關說辭幾乎如出一轍。
雖然如今的漢王科技業績始終不如人意,但提到這家熱門概念股,有一定年紀的人一定知道其發家的產品,電子書。
早在2009年,漢王科技就發布了旗下第一款電子閱讀器,“漢王電紙書”。
電子書產品算是彼時電子消費品類中的“當紅炸子雞”。
據Digitimes數據統計,2008年全球電子閱讀器銷量70萬臺,2009年增長到350萬臺,增長率超過400%。
2009年,國際電子書市場,美國亞馬遜公司的Kindle、索尼的Reader和中國的漢王科技三家的總銷量占據了超過全球90%的電子閱讀器市場份額,其中漢王占到9%。
作為國內當時唯一一家有能力生產電子書的企業,國內市場漢王科技獨占鰲頭,市場份額高達95%。
也就是在最風光的2010年,漢王科技登陸了資本市場,并創造了上市兩個月股價翻番的佳績。
不過,漢王科技的股價似乎率先預言了電子書市場的“曇花一現”與漢王科技業績的衰退。
2010年5月觸達股價最高點后,漢王科技股價開始了長達兩年多的下跌。
2012年12月底,7.5元/股的歷史最低點相較于最高點跌超91%。
反觀全球電子書市場,在2011年達到年售2282萬臺的高峰后,僅一年時間,2012年,全球電子書銷售數量遭到腰斬。
電子書產品營收占比超七成的漢王科技,也隨著蘋果ipad的誕生,業績受到很大沖擊:自2011年起,其營收連續三年出現下滑;凈利潤在2013年同比下滑近20倍。
更大的打擊在后面,2013年,亞馬遜的kindle進入中國市場。
不僅是kindle,隨著智能手機的普及,電子書市場愈發萎縮,為了扭轉業績頹勢,漢王科技及時做出了業務結構調整。
2013年年報顯示,電紙書業務僅占公司該財年營收的10%左右,OCR產品線、手寫軌跡產品線這些出售電容筆、繪畫板、觸控屏的業務則逐漸成為營收主力,當年這兩項業務營收占比合計約為52.6%。
熱門概念蹭個遍,漢王離“500強”越來越遠
回想2010年剛上市時“挺進世界500強”的豪情壯志,以劉迎建為首的漢王科技在之后的歲月中開始求變,以重現上市時的輝煌。
2013年底,劉迎建請來有著深厚財務、投資背景的姚剛,開啟了漢王科技的漫漫轉型路。
姚剛將漢王科技的業務細化為六大板塊:漢王國粹、漢王智學、漢王智遠、漢王藍天、漢王鵬泰、漢王數字,各板塊子公司自主經營、獨立核算、自負盈虧。
而在之前,漢王已經在平板電腦和智能交通領域吃了“敗仗”:2010年推出的“touch pad”被ipad碾壓,漢王智通公司股份也在2012年賣掉了80%。
細分業務板塊的后的漢王科技呈現出了一種很有趣的現象:讓漢王成為了一個看上去的“八邊形戰士”。
正如漢王科技官網的介紹,“公司擁有業內領先文本圖像識別、自然語言處理、生物特征識別、智能視頻分析、智能人機交互等人工智能產業鏈關鍵技術。”
感覺什么都能做一點,但如果聚焦到任意單一技術領域時,漢王科技一定不是該領域的代表企業。
不過,也正是因為漢王廣泛的技術領域布局,讓其在資本市場上能夠屢屢蹭到熱點。
如漢王科技目前營收占六成的筆智能交互業務,該業務其實來源于漢王科技的“老本行”電子書。
其旗下的“漢王筆”系列也是國內最早一批自研的電容筆產品。
隨著ipad銷售大火,漢王作為多家智能平板電腦企業的供應商,搭上蘋果概念股也情有可原。
而做智能交互產品起家的漢王,也能蹭上“無人機”概念。
2019年,漢王成立了子公司仿翼(北京)科技有限公司,并推出了第一代“出頭鳥”系列產品,在2020全球無人機應用及防控大會上,“出頭鳥201”和“Go Go Bird 1000”系列仿生撲翼鳥亮相會場。
去年“阿發達2”上映期間,漢王科技推出阿凡達IP定制的仿生撲翼機器鳥“斑溪獸”,成功搭上熱點。
最讓外界感到驚奇的,還是漢王科技曾作為“口罩”概念股的一員。
2020年3月,漢王科技推出“防疫電子哨兵”系列智能終端產品,該產品利用“口罩識別”技術,集人臉識別測溫、健康碼驗證、核酸與疫苗信息核驗功能于一體。
其實在此次ChatGPT概念大火之前,漢王科技也曾搭上過AIGC概念的快車,除此之外,投資者還能在國家安防、智能穿戴、無人駕駛等板塊看到漢王科技的身影。
作為一家科技型企業,研發費用無疑是公司最大的投入,而涉及如此多技術領域的漢王科技研發投入幾何呢?
2022年三季報顯示,漢王科技的研發費用為1.34億元,同比上漲17.88%,與企業屬性相似的科大訊飛(002230.SZ)23.31億元研發支出相比,相差甚遠。
漢王科技曾經有過輝煌,但短暫的輝煌過后,公司就如同一只無頭的蒼蠅,始終無法錨定自己的主營方向,不斷分散的精力讓原有的品牌優勢喪失殆盡。
截至2月9日收盤,漢王科技報收35.42元/股,跌幅0.48%,總市值86.59億元,8連板勢頭終止。
-參考資料-
《漢王科技2022年半年報》
中國版ChatGPT來了,預計今年3月開放,A股眾多ChatGPT概念股,誰在虛張聲勢,誰有真實力?-《每日經濟新聞》
A股概念之王煉成記 | 漢王科技上市7年虧7億:“熱門概念”生產線大起底?-市值風云
漢王科技推出撲翼仿生飛行器,意欲何為?-苑晶
想做世界500強的漢王科技,離復興還有點遠-科技棱鏡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