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年底搶購的布洛芬還沒吃完,這幾天,國內不少家長又開始搶奧司他韋了!
(資料圖片)
在這個可以盡情呼吸的春天,不少人卻遭受到了甲流的“侵襲”,隨著各地通報病例數的不斷增加,甲流防治“神藥”奧司他韋迎來銷售高峰,一度曾出現斷貨的情況。
全球一下從“新冠時間”進入了“甲流時間”,甚至多個與奧司他韋相關的話題登上熱搜。
作為奧司他韋最大的生產商,東陽光藥(01558.HK)再次引起市場廣泛關注。
在奧司他韋品類,東陽光藥曾一度占據國內90%的市場份額,創下年銷60億元的紀錄。
而東陽光實業憑借著一顆小小的流感藥,快速崛起并成長為旗下擁有兩家上市公司、總資產達600多億的“抗流感巨頭”企業。
作為國產奧司他韋領域內的龍頭,東陽光藥有望在此次流行中受益,但在公司業績高增的預期背后,隱憂也不容忽視。
只是,在此次搶購潮中,東陽光藥會躺贏嗎?
壹
近日,甲流進入高發期,“流感神藥”奧司他韋成為熱門搶購對象,熱度居高不下,由于缺貨多次登上微博熱搜。
不過據澎湃新聞消息,近日,這款藥物的供貨緊張情況似乎有所緩解。電商平臺已有多家店鋪開始銷售奧司他韋,且大部分國產奧司他韋價格正常,未出現大幅漲價現象。不過,大部分線下藥店中,該藥物仍然較為短缺。
公開信息顯示,奧司他韋最早由羅氏研發,藥物原理為抑制體內的神經氨酸酶,進而阻止病毒復制及入侵鄰近細胞。該藥品已被世界衛生組織推薦為標準用藥。
羅氏研發成功后,在中國市場推出的磷酸奧司他韋產品為“達菲”。同時,羅氏還將奧司他韋授權給東陽光實業旗下的東陽光藥和上海醫藥生產。
雖說“達菲”是“正牌娘娘”,但性價比更高的國產奧司他韋卻更受患者所青睞!如今,在國內奧司他韋市場中,作為被授權方的東陽光藥已“反超”羅氏,成為最大規模的供應商。
在拿到授權后,東陽光實業將產品磷酸奧司他韋顆粒的商品名定為“可威”,并于2017年進入國家醫保目錄,市場占有率一度超過9成。
由于流感在全國范圍內頻頻出現,可威斷貨的新聞頻上熱搜。對此,上海醫藥的投資者一度還對上海醫藥放棄生產十分不滿。
如今,隨著奧司他韋在流感中被更多人知曉,東陽光藥也在資本市場風生水起。
截止2023年3月9日收盤,東陽光藥(01558.HK)漲2.3%報8港元/股,最新市值70.4億港元;東陽光(600673.SH)漲1.43%報9.24元/股,最新市值278.48億元!
兩家上市公司背后,是一位百億實業大佬——浙商傳奇張中能的創業神話。
貳
千年之前,一座江南小城就以巧工聞名于世,造就了中華木雕建筑藝術的大美。這座城市,就是被譽為“世界木雕之都”的浙江東陽。
東陽市,浙江省轄縣級市,由金華市代管,地處浙江省中部。東陽自古以來就有“興學重教、勤耕苦讀”的傳統,朱熹、呂祖謙、陸游等曾到東陽“石洞書院”講學傳道;東陽古民居建筑以東陽木雕為主,融竹編、石雕、磚雕、堆雕等裝飾藝術為一體,形成了獨具儒家文化特色的民居建筑體系。
浙商作為國內八大商幫之一,在世界各地走南闖北,留下了不少商業美談。而出生于浙江東陽的張中能在省內也許并不出名,卻是一位叱咤東莞資本圈的風云人物!
你能想象,靠著醫藥發家的張中能,居然起家于和醫藥風馬牛不相及的鋁箔加工行業。
1997年,張中能成立了深圳市東陽光實業發展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東陽光集團”),鋁箔類業務資產則被歸入集團旗下的東陽光(乳源)機電實業有限公司(1998年成立)。
東陽光的前稱為成量股份。2002年,張中能借殼成量股份,將旗下鋁箔制造產業裝入。經過多年的發展,東陽光的業務以鋁深加工、化工產品生產、電子材料及元器件制造為主。
盡管以傳統制造業發家,但張中能似乎對醫藥健康行業“情有獨鐘”。事實上,張中能對大健康產業的布局最早可以追溯到2001年。
當年,以傳統機電加工制造為主營業務的東陽光集團突然入主宜昌長江藥業有限公司。而此次東陽光科控股東陽光藥,也被視為東陽光向大健康產業轉型的重要信號。
叁
剛開始,東陽光藥曾投入甲硝銼等藥物的研發,并先后向歐洲EDQM、美國FDA等機構遞交甲硝銼的注冊文件。不過,東陽光藥真正取得市場成功,與其在2006年獲得羅氏的奧司他韋生產授權分不開關系。
2005年,奧司他韋在禽流感疫情席卷全球時一戰成名。因羅氏的原研藥奧司他韋“達菲”無法滿足全球的救治需求,羅氏同意對外開放部分仿制藥的生產授權。
其實,東陽光藥早期參與過2004年解放軍軍事醫學科學院毒物藥物研究所的磷酸奧司他韋產品聯合攻關項目,具備了已通過歐美GMP認證的生產設施,技術上有資質制作奧司他韋原料藥,所以在2006年獲得了羅氏的授權,東陽光藥將國產化的奧司他韋商用名定為“可威”!
與羅氏生產的原研藥相比,可威采用了成本更低的合成工藝,因此性價比優勢尤其明顯,逐漸取代了羅氏達菲在國內的地位。
雖說上海醫藥同樣獲得了羅氏的授權,但東陽光藥卻擁有著可威顆粒獨家劑型,在2008年獲批上市后,成為市場上唯一一家獲得生產批文的顆粒劑型。
流感肆虐下,東陽光藥奧司他韋在安全性和有效性及劑型方面的優勢,迅速占領國內市場,業績呈爆發式增長。
2016-2019年,流感病毒肆虐,國內流感人數增加,東陽光藥三年間的業績增長了600%。
2019年,東陽光藥的總體營收為62.24億元,其中磷酸奧司他韋顆粒銷售額約43億元;磷酸奧司他韋膠囊銷售額超16億元。奧司他韋品類為東陽光藥貢獻了近60億元的銷售額。
肆
據相關數據統計,2016年,東陽光藥奧司他韋在中國公立醫療機構銷售額為66,722萬元,市場份額占85.54%;到2021年,銷售額為90,449萬元,市場份額高達95.88%。而2021年,原研羅氏僅為3,695萬元,市場份額占3.92%。
很多時候,財富際遇由天注定。但是更多時候,財富際遇是由自己帷幄的。嫻熟資本運作的張中能,換股H股公司注入A股,一魚多吃。
依靠流感“神藥”奧司他韋打天下的東陽光藥于2015年完成港股上市,并在流感市場占據了一枝獨秀的局面。2018年,東陽光藥作為優質資產,被裝入主營鋁化箔產業的兄弟公司東陽光,幫助母公司完成A股上市。
手握兩家上市公司的張中能是東莞富豪榜的常客,2020年10月20日,張中能、郭梅蘭以150億元財富位列《2020衡昌燒坊·胡潤百富榜》。
可惜剛登富豪榜沒多久,2020年11月6日,一則消息傳遍東莞企業界,東莞知名企業——東陽光實際控制人、創始人張中能先生因病逝世,享年僅57歲!痛惜!
在張中能病逝消息傳出后,東陽光藥發布權益變動公告稱,張中能逝世后將由其子張寓帥繼承其權益。張寓帥子承父業,與其母郭梅蘭共同成為東陽光藥的實際控制人。
縱觀東陽光藥的發展軌跡,可以說是“成也可威,敗也可威”。
近年來,東陽光藥的業績也反映出了這種大起大落:2019年公司營收62億元人民幣達到歷史高點,次年就跌到只剩三分之一,而2021年不僅營收縮水,凈利也轉盈為虧。
雖然東陽光藥在國內生產、推廣及銷售合共40款醫藥產品,但上市8年以來,業績全靠可威這款核心產品支撐。
此前因新冠疫情來襲,民眾防護意識增強,流感發病率下降,包括東陽光藥在內的多家企業奧司他韋銷量劇降,東陽光藥2021年也迎來歷史首虧。
2020年,東陽光奧司他韋銷售額大幅下滑至20.68億元;2021年銷售額僅有5.55億元,不及2019年的十分之一。
如今新冠疫情已逐步散去,接下來東陽光藥能否逆襲呢?
參考資料:
《甲流“神藥”背后,有一位百億大佬》,市界
《新一輪搶藥潮來了,東陽光藥會躺贏嗎?》,快消八談
《奧司他韋供應如何?電商平臺不缺貨 實體藥店仍然緊俏》,澎湃新聞
《業績暴漲539.5%!背靠60億大品種,東陽光藥再起神話?》,藥智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