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第四季度,小牛電動實現營收9.86億元,同比增長46.7%;實現凈利潤4764.67萬元,同比下降18.1%
《投資時報》研究員? 卓瑪
就在四輪電動車吸引越來越多玩家入場,競爭日益激烈之際,兩輪電動車市場也風頭盛起。
近日,知名兩輪電動車企業小牛電動(NIU.O)發布了截至2021年年末的2021年第四季度和全年未經審計的財務報告。
財報顯示,小牛電動2021年全年實現營業收入37.05億元(人民幣,下同),同比增長51.6%;實現凈利潤2.26億元,同比增長33.7%。其中,第四季度實現營收9.86億元,同比增長46.7%;實現凈利潤4764.67萬元,同比下降18.1%,增收不增利。
或許這份財報并未能讓市場滿意,財報發布后,小牛電動當日報收于8.68美元/股,跌幅16.86%。截至3月14日美股收盤,小牛電動報收于7.7美元/股,已較歷史最高點下挫85.52%,當前總市值僅為5.87億美元。
小牛電動上市以來的股價走勢(美元)
數據來源:Wind
四季度增收不增利
財報顯示,小牛電動2021年全年實現營收37.05億元,較上年同期的24.44億元同比增長51.6%;實現凈收入2.26億元,上年同期實現凈收入1.69億元;實現凈利潤2.26億元,上年同期為1.69億元,同比增長33.7%;Non-GAAP凈利潤為2.73億元,上年同期為凈利潤2.08億元;實現營收和利潤雙增長。
不過該公司毛利率有所下降,全年毛利率為21.9%,較上年的22.9%下滑1個百分點。
財報顯示,小牛電動2021年的業績增長主要來源于二輪電動車的銷量高增長。
2021年全年,小牛電動包括電動摩托車、電動輕便摩托車、電動滑板車和電動自行車在內,合計實現總銷量1037914輛,同比增長72.5%,全年總銷量首次突破百萬輛。其中,中國市場和國際市場的銷量分別達988023輛和49891輛。
2020全年,小牛電動實現總銷量600892輛。2021年年初,該公司曾預計全年銷量為90萬—110萬輛,從財報上看,小牛電動完成了年初的預期目標。
基于此,小牛電動2021年全年實現銷售額32.53億元。其中,國內銷售額為29.24億元,同比增長57.3%;海外銷售額為3.29億元,同比增長15.1%。
不過小牛電動2021年全年的單車價格有所下降。在國內市場,小牛電動單車均價同比下降8.8%至2959元,這也是該公司單車均價首次跌破3000元;海外市場的單車均價更是同比下降了31.9%至6597元。
具體到第四季度,小牛電動當季實現營收9.86億元,較上年同期的6.72億元同比增長46.7%;實現凈收入4760萬元,同比下滑18.2%;該公司當季實現凈利潤4764.67萬元,較上年同期的5819.5萬元同比下降18.1%;Non-GAAP凈利潤為6020萬元,較上年同期6860萬元的凈利潤同比下降12.2%,表現為增收不增利。
此外,小牛電動該季度的毛利率有所下降。財報顯示,小牛電動第四季度的毛利率為22.6%,而上年同期則為25.2%,下降了2.6個百分點。供水表示,毛利率下降主要由于原材料成本較高和產品結構不同。
收入構成上,小牛電動的收入主要來源于二輪電動車銷售和配件、備件銷售及服務兩部分,其中二輪電動車銷售又分為國內和國際兩個市場。
財報顯示,小牛電動第四季度二輪電動車國內市場實現營收6.82億元,同比增長47.9%,國內市場收入占二輪電動車銷售收入的78.3%;國際市場實現營收1.89億元,同比增長63.8%,占二輪電動車銷售收入的21.7%;另外,配件、備件銷售及服務實現營收1.14億元,同比增長20.4%。
小牛電動2021年第四季度及2021年全年主要業績情況(元)
數據來源:小牛電動2021年第四季度和全年未經審計的財務報告。
單車收入下降成本上漲
不過收入的增長并未帶來利潤的增長?!锻顿Y時報》研究員注意到,當季小牛電動單車價格有所下降。
財報顯示,小牛電動第四季度每輛二輪電動車的收入為4140元,同比下降了7.3%。其中,中國市場每輛二輪電動車的收入為3326元,同比下降0.9%;國際市場每輛二輪電動車的收入為5749元,同比下降了36%。
此外,門店網絡的擴張也也有力助推了小牛電動收入的增長。
財報顯示,小牛電動報告期內繼續快速擴張零售網絡。2021年第四季度,該公司國內門店新增422家門店。截至2021年年末,小牛電動在中國擁有門店3108家,國際銷售網絡擴展至42家分銷商,覆蓋全球50個國家。
不過快速擴張的銷售網絡也帶來了成本和費用的大幅增長,并對該公司的利潤造成了不良影響。
小牛電動2021年第四季度的營業成本為7.64億元,較上年同期增長51.8%。當季運營開支為1.89億元,同比增長57.1%,運營費用占當季收入的比例也從上年同期的17.8%提升至本季度的19.1%。
具體來看,該公司當季的銷售費用從上年同期的6010萬元大幅增長65.9%至9980萬元,營銷費用占收入的比例為10.1%,上年同期為9.0%,增長的費用包括1730萬元的廣告及推廣費用、1320萬元的開店費用以及970萬元的員工成本。此外,該公司當季的研發開支為4500萬元,較上年同期的2970萬元增長51.5%。
截至2021年年末,小牛電動持有的現金、定期存款和短期投資總值為11.136億元。
小牛電動CEO李彥在業績電話會上表示,小牛電動豐富的產品矩陣和持續擴張的銷售渠道為公司未來增長打下了堅實的基礎。公司預計,2022年第一季度將實現營收6.57億元—7.12億元,同比增長20%—30%,預計2022年全年將實現銷量150萬輛—170萬輛,同比增長45%—64%。
年初至今股價跌超五成
公開資料顯示,小牛電動的前身是李一男創立于2014年9月的牛電科技,4年后,2018年10月,小牛電動登陸美股納斯達克上市。
與市場上既有的主打價格、續航里程等性價比因素的雅迪控股(01585.HK)、愛瑪科技(603529.SH)、新日股份(603787.SH)等傳統大眾兩輪電動車品牌不同,憑借“智能化”這一標簽,小牛電動從上市之初就主打高端市場,產品的平均定價也是上述諸多企業的2倍以上,單車收入也遠超同行。
但隨著雅迪控股和愛瑪科技隨后也推出了自家的智能化產品,以及出現了同樣主打高端市場的新品牌九號公司(689009.SH),小牛電動的“智能化”優勢已并不明顯。
事實上,從銷售規???,小牛電動和行業頭部品牌仍存在較大差距。
據雅迪控股2021年中報顯示,該公司由于推出了新型號,升級現有型號以吸引更多客戶,以及擴張分銷網絡,上半年電動踏板車及電動自行車合計實現總銷量653.7萬臺,同比增長61.1%,僅上半年的銷量就是小牛電動全年銷量的6倍左右。而雅迪控股2021年上半年實現營收123.75億元,增長63.9%,這一營收水平也是小牛電動全年營收的3倍有余。
即便是同樣主打高端市場,于2020年10月登陸上交所上市的九號公司業績快報顯示,2021年公司營業總收入約為91.27億元,同比增長52.04%。不論是營收規模還是年營收增速,該公司均已優于小牛電動。
小牛電動創始人兼CIO胡依林曾表示,小牛從未把自己定位于高端,而是要做本田(Honda)那樣的企業,“讓用戶一提到兩輪,就想到小牛。”目前來看,小牛距離這一目標尚有距離。
而受業績表現、外部市場因素等多方面情況的影響,小牛電動的股價在最近1年多的時間里總體呈下行態勢。
Wind數據顯示,小牛電動上市后股價在較長時間內穩步上漲,并在2021年2月16日盤中觸達53.38美元/股的歷史最高點,但此后即震蕩下行至今。
截至3月14日美股收盤,小牛電動報收于7.7美元/股,已較歷史最高點下挫85.52%,當前總市值僅為5.87億美元。今年以來,該公司股價已累計下跌53.75%。
《投資時報》研究員注意到,在小牛電動發布2021年第四季度和全年財務業績后,花旗分析師將小牛電動的目標價由39美元下調至35美元,并維持對該股“買入”評級。
該分析師表示,小牛電動公布了“穩健”的2021年財報,全年營收同比增長52%。但鑒于近期大宗商品價格造成的成本上升、以及更為保守的利潤率預期,分析師下調了對該股的目標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