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已經多久沒期待過第二天的行情了?
A股早盤高開低走,當我們以為這又是我們對市場的一廂情愿后,市場情緒突然火熱,創業板指數一天暴漲超5%。
轉折要從下午開盤說起。
1點左右,金融委召開專題會議,會議直指三點:積極出臺有利政策,慎重出臺收縮政策;對于宏觀經濟,貨幣政策要主動應對;中美雙方對中概股問題進行了良好溝通。
A股聞風起舞,而港股市場上的中概互聯網企業,更是陷入了瘋狂。
這些互聯網企業雖然跌起來六親不認,但漲起來也是毫不含糊。
香港互聯網的代表指數恒生科技也是暴漲超20%,這種漲幅讓老大哥恒生指數的9%相形見絀。
雖然新股民對恒生科技如數家珍,但是對于一些老股民們,他們看不懂這些互聯網公司。分散性更好,估值更低的恒生指數就是他們投資港股的主要方式。
但隨著國內互聯網公司的崛起以及中概股的回港熱,越來越多的互聯網企業被納入恒生指數。
這就苦了這幫老股民們。
如果賺到錢了,大家其實也不會說什么,但壞就壞在近一年互聯網股票跌的太狠,一些老股民坐不住了,遷怒于恒生指數中的這些互聯網公司。
今天咱就看看,恒生指數到底被互聯網公司拖累了多少?
我們選擇了恒生指數2020年至今的走勢圖,并且分別畫出了恒生指數在剔除騰訊、阿里巴巴、美團這三家公司后的走勢。
騰訊進入恒生指數的時間比較早,而美團與阿里則分別于2020年7月份以及2020年12月份被納入恒生指數。
同時,為了使對比更加清晰,我們只選取了每月15號的收盤數據。
從圖中我們可以看到,如果剔除出這些互聯網公司,恒生指數的表現確實會更好。
其中對指數影響最大的公司是騰訊。
這其實也很好理解,因為恒生指數的編制方式采用公司流通市值加權法。
騰訊的最新流通市值為35000億港元,美團的流通市值為7600億港元,,而阿里的流通市值只有522億港元。
所以這也是為什么,剔除騰訊后的恒生指數會比現在高20%,而剔除美團以及阿里之后,恒生指數的變化只有8%。
但如果單憑這一點就把鍋全甩給互聯網企業,這就有點片面了。因為恒生指數成分股中,大跌的并不只是這些互聯網公司。
我們選取了自2020年年初至昨天收盤,跌幅最大的幾只恒生指數成分股。
其中只有瑞聲科技、阿里巴巴、阿里健康這三家公司是互聯網行業,更多的是低市盈率的價值股,如碧桂園、中國平安、中國聯通等。
帶崩恒指的鍋,互聯網企業可以卸下了。
而且更關鍵的是,這些低市盈率公司跌起來爹媽不認,但是上漲的時候卻唯唯諾諾。
最后咱們再說說相關的ETF產品。
國內ETF產品中,跟蹤恒生科技指數的ETF數量較多,但跟蹤恒生指數的ETF只有三只。
而且一個有意思的點是,華夏基金旗下有兩只跟蹤恒生指數的ETF產品。
這兩個產品之間還是有一些區別的,規模較大的這只ETF,主要通過QDII額度投資港股,而另一只ETF主要是通過港股通的方式購買港股,相對于QDII投資,港股通相對更便捷。所以,體現在費率上,港股通的這只ETF相對更低。
而今天恒生科技指數的暴漲,也導致國內的一些跟蹤恒生科技指數的ETF產品出現了較大幅度的場內折價。
由于香港那邊開盤更提前,所以如果明天恒生科技指數繼續上漲,那么這些ETF還可能出現更為壯觀的集體一字漲停開盤,想想都覺得刺激。
今天的一波大行情,讓很多股民舒了一口氣。不過,雖然股市經歷了半天狂歡,但是情況也并沒有那么樂觀,情緒底也不是一天就能鑄成的。
但好在,成交量上來了,指數大漲了。
股民們也終于能踏踏實實吃上一口飯了。
原創 米斯特李 iETF令狐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