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0日,港股部分醫藥股拉升走高。截至發稿,新銳醫藥漲112%,11個交易日累計漲超1420%;泰凌醫藥漲142.72%盤中停牌,開拓藥業漲超4%,百濟神州漲超2%,歌禮藥業、藥明生物、復星醫藥跟漲。
醫藥股回暖時機已經到來了嗎?又有哪些細分方向值得配置呢?
3月以來,國內疫情多點發散,疫情防控再次進入常態化。在此背景下,新冠相關產業鏈包括核酸檢測、新冠的抗原質檢等需求持續維持剛性增長狀態。
4月19日,國家醫保局表示,將全力支持常態疫情防控,最大程度保障群眾生命健康。繼續降低疫苗、核酸檢測、抗原檢測、治療藥品價格,接續做好疫苗和接種費用保障工作。
根據開源證券測算,抗疫新形勢下抗原檢測應用場景得以擴展,預計抗原自測市場潛在規模約915億。
此外,口服藥以及相關供應鏈、中藥治療新冠、國產新冠小分子口服藥的研發進程也在加速。
市場表現方面,今年以來,港股醫藥股相對于大盤仍維持弱勢,港股醫療保健行業年內跌26%,制藥與生物行業年內累跌24.89%。業內人士分析表示,醫藥行業受到疫情、加息預期、集采監管等方面的影響,此前高估值和高成長的板塊具有估值的壓力開始回調,但醫藥仍將長期受益于剛性需求及整個行業成長紅利。
值得注意的是,港股醫藥企業2021年業績普遍高增,63家藥企凈利潤超1億元。中國生物制藥實現全年凈利超146億元,位居首位;藥明生物2021年凈利潤33.89億元,同比增長100.6%;康希諾首次實現盈利。本次股價暴漲的新銳醫療,去年實現收益同比增長1.52倍至約3.35億港元,虧損同比收窄約96%。
從細分板塊來看,2021年業績報喜的藥企主要集中在新冠檢測、新冠疫苗、中藥等領域。其中,中藥股業績整體實現高增長,白云山、中國中藥等凈利潤增速居前。
多家機構分析指,當前醫藥生物板塊估值仍處于低位,具備良好配置價值,建議重點關注一季度業績高增長或改善的細分領域。
平安證券發研報指,進入4月,醫藥生物股進入2021年報與2022一季報密集披露期,該行認為前期跌幅較大的CXO板塊,業績確定性較強,且未來仍然具備較好的成長性,目前估值性價比凸顯。中藥板塊中的一些優質企業,基本面穩健,且近期中藥利好政策頻出。隨著中藥企業業績的逐步釋放,考慮板塊估值,在此時點仍然值得關注。主要關注以下三條主線:
開源證券表示,國內疫情防控形勢嚴峻,新冠檢測試劑和特效藥的使用是疫情防控的關鍵。已獲批的27家抗原檢測試劑盒廠家有望取得先發優勢。此外,在上游原材料端,產品種類齊全,精耕重組蛋白、抗體等細分領域的公司將直接受益。新冠小分子口服藥方面,目前輝瑞Paxlovid在國內附條件批準上市,國內企業相關產品進展較快。該行指將繼續擁抱賽道價值高、有較深護城河、商業模式被證明成功的標的,應拉長時間維度去衡量公司成長性。
興業證券認為,醫藥板塊在經歷持續調整后,估值底、倉位底、政策底均已顯現,且醫藥業績持續性強,與其他行業相比優勢突出。該機構預測,隨著新冠疫苗和藥物研發的推進,疫情影響有望減弱,醫藥投資主線逐步回歸于企業的“非新冠”主營業務,醫藥板塊中的機會將逐步顯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