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幾天,許多股市達人比較郁悶,就是好不容易打新中簽了,結果卻虧損累累,將打新中簽必然賺錢的神話完全打破了。
這樣的狀況其實對于我國資本市場的發展才是好事情,畢竟二級市場也好一級市場也罷,只有存在肯定能賺錢的生意,就永遠不會成熟和健康。
我國證券市場發展三十年,到現在才算進入成年,當然離成熟還很遠,既然進入成年,就預示著標準的統一,就應該以成年人的標準來做事了。而一二級市場標準的統一才是第一步,讓一級市場也承擔詢價風險,才是成熟的二級市場,這樣才會讓一級市場理性定價,呵護好市場。
原先一二級市場之間的尋利空間,其實對股票市場的傷害是非常大的,原因在于,一級市場的資金并不是完整意義上的股市資金,而是理財資金,就是專門打新的資金,這些資金通過體量優勢,獲得中簽機會后,通過二級市場開盤價格大幅高于一級市場來獲得利潤,本質上是對二級市場的抽血作用,而通過一級市場獲益的這些資金又不會進入二級市場,這就使得二級市場的資金池越來越小,大量資金堆積到一級市場中,并不進入二級市場,也對股市健康發展沒有多少助益。
即使出臺了許多政策約束,比如持倉限制等,但規避這些限制其實并不難,不入市光套利的資金并不少,而這些套利資金的存在本質上就說明一二級市場是存在重大問題的。
注冊制的推行,目的就是解決這個問題,當然新股破發就應該很常見,才是正常的市場。這樣才能將那些套利資金驅趕到適合的領域去,推動經濟的正常健康發展。
總的來說,中國資本市場的成長,必須要將不合理的障礙破除掉,讓資金獲得他該有的收益,特別是通過打通一二級市場的發行渠道,讓一切買賣行為在市場競爭的情況下運行,風險和收益能夠實現統一,而不是承擔風險的資金難以獲益,擁有收益的資金不承擔風險,這都是市場不完善的表現。而大面積新股破發才是市場真正的成長和成熟過程,讓資金對其自己的決定負責,并能體現其公平,就是最佳的市場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