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楊萬里
“非洲手機之王”風光不再。
4月26日,傳音控股低開低走,收跌4.32%。截至收盤,該公司股價為79.45元,總市值為636.9億元,跌回到了2020年7月份時期水平。
傳音控股做手機起家,業務集中在非洲、南亞、東南亞等市場。得益于資本市場改革,該公司于2019年9月末登陸科創板。
從2020年4月份開始,傳音控股股價從40元附近起步,最高上漲至260.86元,總市值一度突破2000億。
不過,從去年2月份開始,隨著市場走弱,傳音控股進入了深度下跌通道,并于今日跌破80元關口。當前股價與高點相比,累計跌幅為69.54%,總市值蒸發超過1400億元。
從大牛股變為大熊股,市場為何不買賬了?
原因一是公司投資邏輯動搖。
傳音控股的亮點在于公司市占率持續在提升。
去年,傳音控股在非洲智能機市場份額占比超40%,位于第一。另外,該公司旗下智能機在全球智能機市場份額占比由4.7%提升至6.1%。
截至2021年年末,手機業務占傳音控股營收比例高達93.49%%,依然是公司的業績支柱。
然而,過度依賴手機業務,盈利能力卻發生變化。
一組數據顯示,傳音控股旗下手機產品的毛利率從2019年的27.68%下滑至2021年的20.39%,下降了7.29個百分點。同期,公司綜合毛利率從2019年的27.36%下降至21.3%,下降了6.06個百分點。
對于企業來說,毛利率下滑就意味著盈利能力減弱。
從2020年開始,傳音控股的業績增速開始放緩。2019年至2021年,該公司歸屬凈利潤分別同比增長172.8%、49.8%、45.52%,增速處于持續下滑狀態。
值得一提,據機構數據顯示,早在2020年,撒哈拉以南非洲智能機滲透率達到48%。滲透率越高,意味著市場成長空間越小。
為了拓展業務,傳音控股也布局家電業務。但是,新業務占營收比重一直低于5%。
原因二是大股東相繼減持,打擊了市場信心。
從2020年11月以來,多位原始股東動作頻頻。
例如,第二大股東源科基金持續減持傳音控股股份,持股比例由解禁時的12.96%下降至2021年年末的8.58%,累計套現金額超10億元以上。
此外,多個員工持股平臺也在陸續減持。
特別是今年9月30日,傳音控股將有4.08億股首發限售股解禁,占公司總股本的50.95%。巨額解禁觸及到了市場的敏感神經。
對此,有股民在互動易上犀利提問,“上市三年,除了無止盡的套現還是套現,現金分紅股權激勵都要,貴司有考慮過普通投資者的感受嘛,有做出哪怕一點點提振股價的措施嗎?”
而傳音控股方面回復稱,“公司會不斷努力經營,回報廣大投資人”。
面對腰斬的傳音控股,大家有什么看法?歡迎在評論區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