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至2021年,海創藥業歸母凈利潤虧損額近9.5億元。此外,該公司經營活動現金流也處凈流出狀態
《投資時報》研究員??林申
上市首日破發、經營凈現金流為負、業績連續虧損……以開發具有重大臨床需求的Best-in-class(同類最佳)、First-in-class(國際首創)藥物為目標的海創藥業股份有限公司(下稱海創藥業,688302.SH),或許仍有較長的路要走。
公開資料顯示,海創藥業專注于腫瘤、代謝性疾病等重大治療領域的創新藥物研發。截至招股說明書簽署日,該公司主要有10項在研產品,其中9項是自主研發的新藥,1項是合作引進新藥。
該公司于2022年4月12日正式登陸科創板,上市首日公司股價即破發。截至4月19日收盤,海創藥業股價報收于41.3元/股,略高于發行價。
具體到公司業績方面,據Wind數據顯示,近幾年該公司利潤處于虧損狀態,最近四年共計虧損近9.47億元。對此,海創藥業相關負責人向《投資時報》研究員表示,“公司首款產品治療前列腺癌的德恩魯胺預計今年在中國提交新藥上市申請,明年正式實現商業化;治療高尿酸血癥/痛風的 HP501正在穩步推進商業化進程;總體預計將于2025年實現盈虧平衡”。
在研發方面,招股說明書顯示,2018年—2020年及2021年上半年,該公司研發費用分別為0.49億元、1.16億元、4.29億元及1.28億元,前三年整體呈增加趨勢,但2021年上半年下滑較為顯著??杀裙竞闳疳t藥(600276.SH)、貝達藥業(300558.SZ)、澤璟制藥(688266.SH)2021年上半年研發費用分別為25.8億元、2.43億元及1.98億元,均高于海創藥業。2021年全年,海創藥業研發費用為2.65億元,亦大幅低于上年指標。
上市首日破發后股價回溫
作為一家專注于腫瘤、代謝性疾病等重大治療領域的創新藥物研發企業,海創藥業于2022年4月12日正式登陸科創板,發行價格為42.92元/股。上市當日該公司股價破發,盤中觸及最低價29.85元/股。且截至上市日收盤,該公司股價報收于30.1元/股,較發行價下挫近30%。
股價漲跌一般會受到多重因素影響,將重點聚焦于海創藥業估值方面可以看到,據Wind數據顯示,截至4月18日,海創藥業市凈率(MRQ)為4.76倍。而海創藥業招股書中選擇的可比公司恒瑞醫藥、貝達藥業、澤璟制藥三家A股可比上市公司,目前市凈率分別為6.49倍、4.28倍、5.27倍,算數平均值約為5.35倍,高于海創藥業表現。
從短期投資角度看,低市凈率雖意味著股票投資風險度較低,但并不代表股票持有者盈利確定性會更強。
對于股價破發這一現象,海創藥業相關負責人向《投資時報》研究員表示,“公司本次發行公司采用科創板第五套標準,發行定價為42.92元/股。而2020年9月,公司完成了募集資金超過10億元的pre-IPO輪融資,當時的投后估值已達47.44億。同時,結合海創藥業可比公司在資本市場的表現來看,公司本次發行價并沒有被高估,反而具有較大的成長空間和潛力?!?/p>
目前來看,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爆發,讓醫藥板塊獲得資本市場高度關注。但市場對醫藥企業的整體估值進入調整期,理性客觀的行業估值邏輯尚在嘗試建立中,因此資本市場對海創藥業的估值評價也會隨著行業環境、創新藥競爭格局,以及公司發展潛力產生相應的變化。
業績持續虧損
再看業績方面,據Wind數據顯示,2018年—2021年,該公司歸母凈利潤均為虧損態勢,虧損額分別為0.39億元、1.12億元、4.9億元及3.06億元,共計虧損約9.47億元。
而上述業績的持續虧損與海創藥業主要產品尚未形成收入有較大關聯。
據招股說明書顯示,該公司主營業務收入主要為技術服務收入,不涉及生產,且核心產品仍處于在研狀態,尚未形成生產、銷售。考慮到考醫藥產業長期處于強監管狀態,且產品競爭激烈,對于業績何時扭虧為盈是否有預期等事宜,海創藥業相關負責人表示,“隨著德恩魯胺、HP501 等核心產品陸續實現商業化,公司業績情況將逐漸改善,公司總體預計將于2025年實現盈虧平衡”。
業績表現不理想的同時,該公司經營現金凈流量也處于凈流出狀態。
據Wind數據顯示,2018年至2020年及2021年上半年,該公司經營活動產生的現金流量凈額分別為-1775.13萬元、-8143.43萬元、-24366.30萬元及-22782.41萬元。
考慮到在研藥物產生銷售收入前,該公司需要在臨床開發、注冊審批、市場推廣等諸多方面投入大量資金,或許是基于經營現金凈流量持續為負、且日常需要大量資金,該公司在IPO募集資金中,有4.5億元用于發展儲備資金。海創藥業方面表示,未來,隨著其產品在國內和海外市場的陸續上市,銷售收入將會為公司帶來持續、穩定的現金流。
海創藥業2018年至2021年歸母凈利潤(億元)
資料來源:Wind
新藥研發具有不確定性
近幾年,海創藥業持續加大研發投入。據Wind數據顯示,2018年—2020年,該公司研發費用分別為0.49億元、1.16億元、4.29億元。2021年上半年公司研發費用為1.28億元,2021年全年,公司研發費用為2.65億元。
但若與該公司在A股上市的可比公司比較來看,海創藥業研發費用及占比仍有提升空間。據公司招股書顯示,2021年上半年恒瑞醫藥、貝達藥業、澤璟制藥研發費用分別為25.8億元、2.43億元及1.98億元,占當期營業收入的比例分別為19.41%、21%及465.72%。
具體到產品條線方面,據招股書顯示,該公司是一家基于氘代技術和PROTAC靶向蛋白降解等技術平臺,以開發具有重大臨床需求的Best-in-class(同類最佳)、First-in-class(國際首創)藥物為目標的國際化創新藥企業。其中,該公司核心產品HC-1119正同步開展兩個臨床III期試驗和一個II/III期臨床試驗,在研產品HP501為URAT1抑制劑。
新藥研發普遍具有周期長、投入大、影響因素多、風險高等特點,這也相應地加大了新藥研發的不確定性。
對此,海創藥業相關負責人向《投資時報》研究員表示,公司已從頂層技術布局、產品管線布局等維度進行全方位風險把控。將優先配置資源推進接近商業化的在研藥品,制訂科學合理的臨床開發策略,與藥品監管機構保持積極溝通,高質量完成臨床試驗,盡早實現穩定收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