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孚日股份控股股東華榮實業股份被司法凍結一事,引發市場廣泛關注。
01
司法凍結
4月20日,孚日股份(002083.SZ)公告稱,其控股股東高密華榮實業發展公司(以下簡稱“華榮實業”)持有公司0.47億股股份被司法凍結,占其總股本的5.16%,占華榮實業所持股份的27.59%。
據悉,此次凍結申請人為浙江省寧波市中級人民法院,至于被凍結原因目前不得而知。
隨后,大公國際公告稱控股股東股份被司法凍結,或將對孚日股份經營活動和信用水平產生一定影響。
大公國際公告
除了股份被凍結,此前華榮實業及其控制的公司還存在非經營性資金占用情況。
2021年1月,孚日股份在自查中發現,其控股股東華榮實業及其控制的公司通過發行理財產品對孚日股份非經營性占用資金余額為10.998億元。
最終,華榮實業出具《高密華榮實業發展有限公司關于占用孚日集團股份有限公司資金的還款計劃及相關承諾》,承諾在2021年3月31日前將上述資金全部歸還,并且已經執行完畢。
《小債看市》統計,目前孚日股份僅存續“孚日轉債”這一只可轉債,債券余額6.5億元;華榮實業存續債券3只,存續規模18.5億元,今年2月份其20億元私募終止發行。
華榮實業存續債券
2021年下半年,華榮實業發生票據逾期,雖然對存量債券的估值負面沖擊影響有限,但反應出公司資金周轉緊張,后續再融資滾存壓力大。
2021年6月,大公國際將華榮實業評級展望下調為“負面”,維持其主體評級為AA+。
02
流動性緊張
據官網介紹,華榮實業是高密市人民政府批準設立的一家集融資擔保、基金運營、資產處置、產業投資、基礎設施建設、地產開發及財政經濟服務于一體的大型綜合性國有企業。
孚日股份成立于1999年,是一家以家用紡織品為主導產業,集國內外貿易、地產、熱電、電機等多元產業于一體的綜合性企業集團,2006年在深圳證券交易所上市。
華榮實業官網
2020年5月,孚日股份原控股股東孚日控股與華榮實業簽署《股份轉讓框架協議》,后者以12.75億元價格收購孚日股份18.72%的股份,成為新控股股東。
此后,孚日股份實際控制人由自然人孫日貴變更為高密市國有資產運營中心,公司由一家民營企業變身為地方國企。
孚日股份股權結構圖
其實,此前孚日股份就自身負面頻發,其曾因資金被原實控人占用、違規擔保、未及時披露政府補助和套期保值虧損等事項被交易所紀律處分。
收購孚日股份后,華榮實業不僅整體債務增加較快,而且孚日股份業績始終不及預期,可是原股東尚未提供補償,導致公司面臨商譽減值風險。
近年來,受貿易摩擦影響,原材料采購成本上升,孚日股份盈利能力出現明顯下滑。
2020年,孚日股份實現歸母凈利潤2.23億元,同比下滑39.48%,2021年公司業績企穩有所回升,今年一季度再次大幅下滑38.69%。
孚日股份業績情況
受孚日股份并表影響,2020年華榮實業實現歸母凈利潤1.84億元,同比下滑5.75%,經營性現金流凈額為-15.51億元。
雖然盈利能力一般,但作為高密最大城投平臺,華榮實業可以獲得政府補助收入,2018-2020年其分別獲得1.1億、1.75億以及4.17億補助,對經營形成良好補充。
華榮實業政府補助收入
截至2021年中,華榮實業總資產為657.57億元,總負債419.31億元,凈資產238.26億元,資產負債率63.77%。
收購孚日股份后,華榮實業的資產負債率水平明顯上升,其存在一定杠桿風險。
華榮實業財務杠桿水平
《小債看市》分析負債結構發現,華榮實業主要以流動負債為主,占總負債的58%。
截至同一報告期,華榮實業流動負債有241.31億元,主要為其他應付款,其一年內到期的短期債務有84.93億元。
相較于短債規模,華榮實業的流動性明顯吃緊,其賬上貨幣資金僅有71.34億元,不足以覆蓋短債,存在一定短期償債壓力。
在備用資金方面,截至2020年末,華榮實業的銀行授信總額有160.71億元,其中未使用授信額度為32.4億元,可以看出其財務彈性也一般。
銀行授信
另外,華榮實業還有非流動負債178億元,主要為長期借款,其長期有息負債合計有167.53億元。
整體來看,華榮實業剛性債務規模有306.34億元,主要以長期有息負債為主,帶息債務比為73%。
有息負債規模高企,每年華榮實業的財務費用均對其盈利空間形成嚴重侵蝕,再加上更高的管理費用,公司控費能力有待提高。
從融資途徑來看,華榮實業主要依賴于銀行借款,除此之外其還通過發債、租賃、應收賬款、信托以及股權質押等方式融資。
截至目前,華榮實業累計質押孚日股份0.85億股股份,占其所持股份的50%,占孚日股份總股本的9.36%,可以看出公司股權質押率較高,資金騰挪空間有限。
值得注意的是,華榮實業銀行借款、債券、非標占比分別為42%、24%和21%,可以看出其非標規模較大。
另外,2021年上半年,華榮實業的籌資性現金流凈額轉為凈流出狀態,籌資流入資金趕不上償還債務流出資金,說明其再融資壓力較大。
截至2021年6月末,華榮實業對外擔保余額為76.38億元,占凈資產的36.68%,其中對高密市國有企業及事業單位擔保金額占比八成,民營企業占比兩成,被擔保民營企業主要為建筑工程類及當地規模較大的化工企業。
其中,高密市宏宇建業有限公司和山東銀鷹化纖有限公司涉及金融借款合同糾紛,歷史被執行金額分別達156萬元和2.12億元,華榮實業或有負債風險較大。
關聯擔保圖
從資產質量方面看,華榮實業的存貨和其他應收款項規模巨大,不僅對資金形成大量占用,還存在一定回收風險。
截至2021年中,華榮實業商譽有5.15億元,而孚日股份業績不及預期,其存在一定商譽減值風險。
總得來看,華榮實業盈利能力一般,信用水平較弱;債務負擔較重,流動性明顯不足;資產質量欠佳,再融資壓力較大。
03
“毛巾大王”命運坎坷
1987年,孫日貴從一個只有30萬固定資金、10間破瓦房、8臺舊織機的織帶車間起步,創辦“高密毛巾廠”,向日本出口毛巾。
三年后,高密毛巾廠由集體制企業改制為員工持股的私營企業“山東潔玉紡織”,經過不斷的產能擴張,1999年以后其毛巾出口數量和出口金額一直名列全國同行業第一位。
據說,在日本市場,每4條毛巾就有一條來自孚日,孫日貴成了名副其實的“中國毛巾大王”。
孚日股份前董事長孫日貴
2001年,山東潔玉股改成功更名為“孚日股份”,5年后登陸深交所中小板,成為“家紡出口第一股”。
2008年,孚日成為北京奧運會家紡類產品的唯一特許經銷商,當年出口額達31億元。
同年,孚日開啟多元化發展之路,孫日貴在光伏產業密集步子,形成孚日光伏和埃孚光伏兩大平臺。
隨后兩年,孚日股份跨界轉型初見成效。2009年埃孚光伏實現銷售收入1.68億元,凈利潤415.97萬元;2010年實現營業收入3.46億元,凈利潤1745萬元。
然而,隨后光伏行業不景氣、美國“雙反”調查、太陽能電池及組件產品的銷售價格持續下跌,2014年孫日貴鎩羽而歸,巨虧之后孚日斬腕自救。
近年來,孚日忙于內部盤整少有出擊。而在2018年貿易摩擦的腥風血雨中,人民幣一再貶值,毛巾出口毛利被吞噬,孚日告別高增長時代,業務發展出現瓶頸。
近年來,孚日股份股價跌跌不休,相對于2015年最高峰時市值蒸發近7成。
最終,孚日在多元化布局中折戟,并且受貿易摩擦和疫情影響,其主營業務大受打擊,隨后公司委身國資,但“毛巾大王”先后被兩任大股東非法占資,還涉及“蘿卜章”丑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