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藥茅”恒瑞醫藥再次大跌,80.51萬股東吃了一碗大面。
4月25日,恒瑞醫藥開盤直線下挫,盤中大跌10%(觸及跌停)。截至午間收盤,該公司股價為29.71元,總市值約為1895億元。
股價突然大跌,與業績因素有關。
2021年財報顯示,恒瑞醫藥實現營收259.1億元,同比下降6.59%;實現歸屬凈利潤45.3億,同比下滑28.41%。這是該公司自2003年以來,公司營收、凈利增速首次為負。
對于業績下滑,恒瑞醫藥解釋稱與加大研發投入、產品大幅降價、成本上漲等多個因素有關。
若將時間再推前,恒瑞醫藥的輝煌時刻在2021年1月8日,彼時其股價漲至97.23元,總市值突破5000億元。
而自去年抱團行情瓦解后,恒瑞醫藥跌跌不休,并于今日跌破30元關口。相比高點,其股價累計跌幅超69%。
股價腰斬,機構非常受傷。
在去年二季度,高瓴資本管理有限公司-HCM中國基金新進為恒瑞醫藥第十大股東,持有4046.19萬股,持股比例為0.63%。從K線走勢估算,高瓴資本當時持股成本在64.84元以上。
到了去年四季度,高瓴退出了前十大股東名單。即使以當時最高價55.54元減倉,至少虧損14%以上。
此外,持有22.37%的實控人孫飄揚也遭遇財富大縮水。從高點至今,他的持股市值縮水超700億元。
價值投資者一直視恒瑞醫藥為醫藥板塊的核心資產。
截至2021年年底,該公司共有10款創新藥獲批上市,其中有8款創新藥全部納入國家醫保目錄,券商機構認為恒瑞創新藥將逐步迎來收獲期。
在去年上半年,創新藥業務占恒瑞醫藥營收比重已經提升至40%左右。
從仿制藥主導到創新藥驅動的進程中,恒瑞醫藥股價翻了十倍以上,給投資者帶來了豐厚回報。
然而,在業績增速下滑大背景下,恒瑞醫藥已經被二級市場冷落。
我們關注到,在2020年2月份末,“靈魂人物”孫飄揚一度卸任董事長、法定代表人一職,由時任總經理周云曙接任。但在去年7月份,周云曙宣布離職,孫飄揚再次出山。
對于投資者來說,現在大家對恒瑞醫藥的情感非常復雜。孫飄揚今年已經64歲了,這本該是一個退休享福的年齡,“孫飄揚老矣,尚能飯否?”
如今,孫飄揚面臨著三大考驗:
第一大考驗是如何扭轉業績下滑趨勢。
去年恒瑞營收、凈利增速均下滑,今年一季報顯示歸屬凈利潤同比下降17.35%。A股的投資邏輯是以盈利增長為主,沒有高業績增速支撐,恒瑞難以提振市場信心。
第二大考驗是如何實現真正的“出?!薄?/p>
恒瑞醫藥一直加碼實施國際化戰略。去年,該公司海外研發投入為12.36億元,占總體研發投入比重達19.93%。但從營收數據看,效果一般。
2021年數據顯示,恒瑞醫藥海外市場的營業收入為6.166億元,占公司總營收比重為2.38%,這個數據與251.6億元的國內營收相比就是個“零頭”。
2017年-2020年,恒瑞醫藥海外市場營收占總營收比重分別為4.60%、3.74%、2.71%、2.73%。
不難發現,近年來,該公司海外市場營收占比處于整體下滑狀態。
第三大考驗在研發投入規模和占比方面與部分海外藥企巨頭差距較大。
2021年,恒瑞醫藥的研發費用為59.43億元,研發投入占營收比重為22.93%。
再看海外巨頭,諾華制藥、輝瑞制藥、阿斯利康2021年的研發費用分別為95.4億美元(約合人民幣620.28億)、138.3億美元(約合人民幣899.2億)、97.36億美元(約合人民幣633億),占當前營收比重為18.47%、17%、26%。
從研發規模看,海外藥企是恒瑞醫藥的十倍以上。從研發投入占營收比重看,恒瑞醫藥占比高于諾華制藥和輝瑞制藥,但低于阿斯利康。
恒瑞醫藥作為中國醫藥行業的龍頭企業,被市場寄予了厚望。但要想躋身世界藥企的強者行列,它還有很長的路要走。
內容來源:?虎鯨財訊